此外,法院在一些判例和州法中,通过重新确定被征收财产的属性、选择具有更高价值的假想用途等方式,变相对被征收财产的部分主观价值进行了补偿。
鉴于前些年,中国改革走的是一条边际演进的渐进式改革之路,到今天,容易改的差不多已经改完,余下的都是硬骨头。第三个问题,怎么样按照包容性的思维推进改革?今年,我在上海发表了《包容性体制创新论》,引起媒体关注,台湾报纸和香港有关通讯社作了报道。
现在大家说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这里提出来供大家思考的是,在目前的体制下,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如何协调上述三个群体的利益?在我看来,三部分都是你的人,穷人是你的,中产阶层是你的,富人也不能说不是你执政党服务的公民吧?因此,怎么兼顾这三方面的群体利益?现在情况非常复杂,这三个方面都得罩住才行。因此一定要尊重、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和首创精神,并针对现在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人民权益,包括经济权利、社会权利、政治权利、文化权利以及生态环境权利。以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为例,为什么会爆发?占领运动的民众(特别是青年人)为什么喊出了99%:1%的口号?原因十分复杂,但剖开这一系列事件的表象,可以看到:尽管各地民众诉求的侧重点和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但民众呼唤社会公平正义诉求的本质是共同的。第二个问题,如何防止和克服权贵主义和民粹主义两种倾向?权贵主义和民粹主义,这两种倾向在中国都有,有些领域可能表现得比较突出。
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八年难产,中国改革史将怎样写?写出来会不会有些尴尬?大家不妨想一想。问题是,我们主要提防什么,对此要有一个比较清醒的头脑。再来说退税的可能性,10月财政税收开始增加,媒体开始欢呼经济走出谷底。
房地产海外债与国内债务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会随着汇率市场波动而影响还债成本。眼下直接暴露出来的就是全社会杠杆倍数过高,甚至远高于美国华尔街投行平均30多倍的杠杆倍数。尤其是最近日元开启贬值走势后,加重了市场对明年全球多国会相继印钞的预期。为何这么说,本文来分析两个可能性
因此过去多年里政府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让经济下滑,甚至不惜用动用各种政治或行政手段,强行扭曲经济规律,从西方经济学角度看,经济循环是正常现象,人为扰乱经济秩序,只会把问题积压下去,到经济危机爆发时已是一发不可收拾。于是银行相当部分的流动性被冻结,抗风险能力因此大减。
另外08年中央动用4万亿财政收入和接下来大规模支出需要消耗的税收,应付社会群体事件的巨额维稳费用支出以及维系明年出口的退税都共同制约真实的退税能力,到明年中央赤字已经要增长50%了,哪还有多余能力退税呢。最关键的是,眼下是供应过剩而不是短缺,任何退税或者降息的方法都不管用,企业一堆存货烂在仓库中卖不动,政府减少资金使用成本又有何用呢?因此若要评估退税带来的正面效应,是建立在过剩问题被基本解决的前提上,然而眼下还遥遥无期。但是美元持续贬值对中国意味着灾难来临,当前中国经济短期内无法改变出口导向型的增长模式,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已分析过中国多年前就面临着产能、产量大范围过剩。如果处于各种资产价格快速上升的周期则过多负债并不会导致危险,然而眼下资产流动性减弱,债务问题开始显现,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明年上半年即将到期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
因此,输入通胀将导致国内生活必需品成本大幅上升。尽管国内数据统计显示现有的海外债务一部分在2012年中期已经到期,且到期时汇率对企业有利,暂未出现极端情况。因此选择干预汇市也只是将危机延后一段时间。再者,持续八年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依然无法出台,工资增涨制度缺失,想靠退税拉动内需消费也是一厢情愿。
尤其是最近日元开启贬值走势后,加重了市场对明年全球多国会相继印钞的预期。回到投资问题上,当前为了缓解国内过剩问题,政府除了加大基础建设之外,明年准备上马的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的主要作用就是用于吸收各行业过剩产品试图力挽狂澜。
眼下直接暴露出来的就是全社会杠杆倍数过高,甚至远高于美国华尔街投行平均30多倍的杠杆倍数。政府却选择维护危机、扶持危机。
房地产海外债与国内债务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会随着汇率市场波动而影响还债成本。而抛售则引起房价急挫,最终引发银行坏账率大增,银行危机。理论上讲有4种办法处理地方政府债务。失业率高企,没有收入,生活成本又飙涨,经济问题在明年很可能演变成社会危机、 政治危机。在分析之前首先回顾一下当前经济环境的现状,过去多年间中国经济靠"三驾马车"拉动,按照对经济贡献的比重排序,依次是投资、出口、内需。眼下分析家们认为解决中国经济困境的办法有两个,一是继续加大投资,二是政府退税。
而主要资产价格下跌将迅速引发银行坏账大增,随后接踵而至的是银行危机、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然而如此大规模的政府支出带来的挤出效应只会使市场经济进一步恶化,延续全民高杠杆的情况。
五、综述:国人做好长期吃苦的准备前段时间看到政府准备大力度挽救已经过剩严重的光伏行业,试想光伏行业你救了,其他的行业你救得过来嘛?过去数年间我们本有机会可以不去进行所谓的 "救助"而让过度扩张的企业接受该付出的代价以便完成国内的产业结构调整。三、第二种可能性:美元大幅升值不知大家是否知道引起94年墨西哥经济危机和97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墨西哥式的Tesobonos,所谓Tesobonos是指某国企业在另一国的资本市场融资时采用第三国货币计价的债券融资方式,主要是美元,但债务支付的本息却是以本国货币来计价,"离岸私募债就是Tesobonos融资方式,它是以本国货币作为利息偿付的中短期外币贷款。
前几年企业将过剩产品投放到海外,如今出口利润空间早已被劳动力成 本上升、本币升值挤压的损失殆尽,很多企业目前就靠政府退税在支撑。2013年中国经济已经是积重难返,出口危机、实体产业危机、楼市危机、债务危机和银行危机将很可能会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
殊不知这是各地大规模采用征收"过头税"的方式来维系虚假的繁荣,江苏、山东、河北等地企业10月就已被提前征收明年3月的税就可想而知。一、前言2012年中国经济前三季度持续下滑,四季度出现企稳,于是官媒和红色经济学家们立刻欢呼雀跃,高呼"中国经济"软着陆","危机结束盛世开启"…… 然而现实是明年中国经济必定是个比今年还要苦难的一年。而一旦发生上述情况,中国央行为了维系汇率不得不动用大量外汇储备对冲热钱,一旦储备耗尽将重现97年泰国的悲剧。这样就出现加速度引发大量资本撤离墨西哥市场。
由于房企普遍持有海外负债,故明年如果世界其他地区经济不佳或者外资对中国经济增长前景悲观,热钱出于避险需求则可能会引起美元出现大幅升值,RMB大幅贬值。94年墨西哥货币贬值时,墨西哥企业出现的并不是获得经济理论上的货币贬值收益,而是大量持有Tesobonos的墨西哥企业借贷成本即刻变得非常昂贵,严重推高墨西哥企业债务成本,因此墨西哥企业迅速集体性陷入破产状况。
再联想到最近强化垄断制度的石油液体产品消费税以及中国邮政对快递公司征收数十亿元的"份子钱",想靠增加个人收入来拉动内需缓解出口和投资方面的危机更是不切实际。而为了阻止出口问题引发全盘危机,中国央行势必会在汇市大肆进行抛售本币买入美元的对冲操作,然而如此一来会导致央行向国内投放货币的能力与规模大打折扣,引起市场拆借成本走高,受此利差因素影响又将刺激更多热钱涌入形成恶性循环,央行无法招架。
因此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是明年中国无法回避的一个大问题,最好的情况也是一部分地方先后爆发区域性债务危机,部分地方政府破产。四、中国可能的应对办法的局限性上文分析了两种情形,无论美元朝着哪个方向最终都因引起中国楼市危机、银行危机、债务危机告终,开局不同但结局如出一辙。
再来说退税的可能性,10月财政税收开始增加,媒体开始欢呼经济走出谷底。2010年,随着中国房产调控政策的出台,银行信贷紧缩,一些高杠杆经营的房地产企业融资产生困难。如此一来在新年给美元施加了很大的上行压力,美国这么做有其必要性,除了台面上的经济复苏原因,另外一层重要因素是印钞来稀释庞大的债务。在新的一年中,如果美元继续贬值热钱蜂拥入中国推高本币,则使已经雪上加霜的出口彻底崩溃,导致大批中小企业破产、失业率飙升。
此外,企业家前期普遍存在的"实体企业空心化"的副作用此时就会显现,为了应付流动性选择抛售房产,紧接着受影子银行和民间借贷的推波助澜将压垮房价最后一根稻草。在出现上文所述的问题时将更不堪一击。
(1)发行地方政府债券(2)对银行延期支付(3)效仿欧洲施行紧缩财政政策(4)印钞稀释债务。为何这么说,本文来分析两个可能性。
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即使根据现有的国力不致于经济彻底崩溃,但是大衰退已是在所难免。